收藏文化
广西收藏协会 首页 > 收藏文化

玄色虹霓:建窑茶盏一千年

作 者:    阅读:759    发表时间:2019-07-04 09:48    来源:SACA学会

字体:

建窑,位于福建建阳,在宋代,以烧制茶盏为主。玄色,黑色,宋代饮茶,茶色白以黑色茶盏为贵;虹霓,七彩光芒,形容一部分建窑茶盏表面形成的一层绚烂的神秘虹膜。

  

宋代建窑茶盏,以兔毫,闻名于世;又以油滴,尤为罕见;最终得曜变,存世仅有三只,建盏之无上神品(引自日本14-16世纪《君台観左右账记》)。

宋四家的“蔡” - 北宋蔡襄(1049-1054)在其《茶录》一书中写道:“茶色白,宜黑盏,建安所造者,绀黑,纹如兔毫,其坯微厚,熁(xié)之,久热难冷,最为要用出他处者,或薄或色紫,皆不及也。(蔡襄,今福建仙游人,在建州时,主持制作北苑贡茶“小龙团”茶)

  蔡襄的审美总结:

  1。 建安(今建瓯建阳)产;2。 色绀黑 - 黑中发红;2。 熁之 - 用火烤热;3。 微厚的盏比薄的好。

  北宋审美帝王,茶盏理论、艺术上皆有高度造诣的徽宗皇帝(1082-1135)在《大观茶论》一书中写道:“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,取其焕发茶采色也。“

  宋徽宗的审美总结:

  1。 盏色青黑 - 黑中发蓝(又有一说黑中发绿);2。 玉毫 - 可能有两种说法,一说银色的兔毫/暗银毫,又有说带玉质感的银毫。条达 - 则可以看作是从口沿至釉心,条索清晰流动。

  建窑的烧造

  建窑的烧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点:

  1。 巨大的烧造规模 - 包括芦花坪、大路后门、社长埂、源头坑、牛皮仑、庵尾山等窑址群,方圆5公里,窑址面积10.4万平方米。1990年考古测量国内最长龙窑是建窑的135.6米,预测一窑装烧量高达10万件。

  2。 匣钵密封单件正烧 - 每只匣钵只烧一件产品,一器一匣钵,制作工艺精细。

  3。 独创湿泥垫烧 - 使得匣钵和盏之间不粘接,用湿泥可以让盏自己陷入平衡,很聪明的办法解决釉心偏移问题。

  建窑的主要品类

  建窑以烧造茶盏为主,建盏,经整理有5大类和20多种基本盏型:

  1。 早期黑釉盏 - 四种型:花口;斜腹敛口;深腹斗笠;高足深腹直壁。

  2。 束口斗茶盏 - 两种型:深腹束口;浅腹束口。

  ▲  深腹束口斗茶盏 - 述鄭齋藏

  ▲  浅腹束口盏 - 杭州姜三十藏

  3。 敞口分茶盏 - 四种型:深腹斗笠;浅腹斗笠;束口斗笠;撇口斗笠。

  ▲  深腹斗笠 - Lord Cunliffe 苏富比(微博)乐从堂专场

  ▲  浙江金华博物馆 - 撇口斗笠 (陶朱路社区城北公园工地出土)

  值得一提的是,这套金华的器物非常值得关注。由一只大撇口茶盏,四只小撇口茶盏组成,四只小盏的容量正好填满大盏,更加佐证了分茶的功能。

  器物级别非常高,乌金釉带银毫,是金华博物馆的重器之一。

  4。 供御类茶盏 - 三种型:深腹束口;宽腹撇口;宽幅直口。

  ▲  供御束口盏 - SACA学会收藏

  5。 敛口禅茶盏 - 一种型:钵型。

  建窑的釉

  建窑的釉色千变万化,有看天吃饭的一次上釉,这里介绍7个品类(1-7);也有个性追求的装饰釉,这里介绍3个品类(8-10)。

  1。 曜变

  曜变 - “色如豹皮,建盏之上上也…“,曜变一名出自日本“君台観左右帳記”(日本室町时代,成书于1511年);存世完整器目前已知仅有三枚(分别藏于:静嘉堂文库、藤田美术馆、大德寺龙光院),另有样本两枚(分别藏于:古越會館、述郑斋)。

  网络异常取消重新上传

  网络异常取消重新上传

  网络异常取消重新上传

  ▲  杭州古越会馆藏 様本

  ▲  述鄭齋藏 曜変天目茶碗 様本

  2。 油滴

  油滴 - 也是来自君台观左右帐记的记载,目前已知的品类有:褐油滴(金油滴)、银油滴、暗油滴等。中国也有人称之为鹧鸪斑。

  ▲  中华鹧鸪

  ▲  SACA收藏油滴 样本局部

  建窑油滴含有稀有的第五阶段三氧化二铁(epsilon-phase iron oxide),这种铁在1930年才被发现并归类,目前合成的尺度只能到纳米级别(宋代油滴可达微米级别三维分布)。

  ▲  褐油滴(金油滴)样本 

  ▲  褐油滴(金油滴) - 安宅旧藏油滴天目

  ▲  褐油滴(金油滴) - 述鄭齋藏

  ▲  银油滴 样本 (密)- 杭州姜三十藏

  ▲  银油滴 样本 (疏)- MIHO MUSEUM

  ▲  银油滴 样本 (疏)- 杭州姜三十藏

  网络异常取消重新上传

  ▲  暗油滴 样本- 杭州姜三十藏

  3。 兔毫釉 (禾目 nogime tenmoku)

  兔褐金丝宝碗,松风蟹眼新汤。这是宋代的书家黄庭坚对兔毫盏的赞誉之词。

  兔毫,英文称Russet-Streaked,日本叫Nogime Tenmoku。按照徽宗的审美:玉毫条达则佳。按颜色可以分褐毫、银豪、暗银毫等。

  ▲  兔毫 样本局部 - SACA收藏

  ▲  北宋 裏千家舊藏 建窯兔毫茶盞 / 述鄭齋藏

  ▲  银兔毫 苏富比伦敦 2011 / 佳士得香港 2018

  ▲  银毫、暗银毫 样本 - 杭州姜三十藏

  ▲  银毫

  网络异常取消重新上传

  七彩暗银毫 - 杭州姜三十藏

  ▲  褐兔毫 - 苏富比香港 2018

  ▲  褐兔毫 - 苏富比香港 2017 乐从堂专场

  ▲  兔毫 - 通由褐到银的过渡 苏富比纽约 2017

  ▲  北宋 - 兔毫茶盏,玉毫条达述鄭齋藏

  4。 乌金釉

  乌金,质量上乘的纯黑釉色,是建窑茶盏中的最高级别的黑色。“紺黑”,稍微帶紅的黑色,则不是乌金的范围。黑色是最纯粹最难烧制的颜色,深邃、又有光亮,有学者讨论,乌金很可能是烧制成银油滴、暗油滴和曜变的基础。

  ▲  乌金釉 样本 - 杭州姜三十藏

  ▲  乌金釉 撇口分茶盏 - 浙江金华博物馆藏

  5。 柿红釉

  ▲  柿红釉 样本 - 杭州姜三十藏

  6。 绿釉、茶叶末釉(蓼冷汁天目)

  绿釉,也称茶叶末釉,蓼冷汁天目。千利休的好朋友,日本医圣曲直濑道三就曾藏有一只,并在1573年的茶会,用此盏招待过茶圣千利休。此盏现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。

  蓼的别名是水蓼、辣蓼,是一种植物,生长在水边,常用于提香,也可以入药。曲直濑道三是医圣,对于水蓼也是十分熟悉,所以当看到这只盏的釉色时,必定联想到了水蓼的汁液。

  ▲  绿釉 (蓼冷汁)样本- 杭州姜三十藏

  ▲  蓼冷汁天目,曲直濑道三旧藏,京都国立博物馆藏

  7。 灰被釉

  装饰釉:

  8。 珍珠斑(现在也称“鹧鸪斑)

  ▲  珍珠斑釉 样本 - 杭州姜三十藏

  ▲  珍珠斑釉 样本 - 图片来源于网络

  9。 铁锈斑釉

  ▲  铁锈斑 样本 - 杭州姜三十藏

  10。 金银彩釉

  ▲  描银 样本 - 杭州姜三十藏

  11。 特殊品种 - 髹漆建盏

  ▲  髹漆 样本 -述鄭齋藏

  11。 特殊品种 - 定制 & 特殊刻款

  近十年来值得关注的建窑茶盏 

  油滴天目盏极为少见,为罕见珍品。流通市场中可供参考的一例为纽约佳士得2016年秋拍,临宇山人藏“南宋建窑油滴天目盏”,口沿包老银口,7800万元成交。另一例为香港佳士得2016年春拍,琵金顿藏“南宋建窑油滴盏“,口沿包老铜口,584万港币成交。

    安宅旧藏南宋建窑油滴盏(7800万人民币)

  1970年代中期,此盞已納入著名的安宅珍藏,並多次見諸發表。應現藏家要求該盌於2015年取消重要美術品認定,2016年佳士得纽约拍得7800万人民币。